当涂:社区“同心微工坊”助力家门口就业
当涂县小桥社区内,一处80平方米的“同心微工坊”正成為15个家庭增收的新源泉。在这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缝纫机的噠噠声取代了机器的轰鸣。陪读妈妈们在这裡灵活安排工作时间,不仅照顾了孩子,还实现了月均2500元的增收,编织出一幅“带娃增收两不误”的幸福画卷。
面对社区内超七成家长成為“全职陪读族”的特殊情况,小桥社区积极行动,依托“五桥同心情系村民”党建品牌,创新打造“同心微工坊”。通过“社区+作坊+物业”的三联机制,18位陪读妈妈在送完孩子上学后,便能直接进入工坊工作,实现了灵活就业。这不仅解决了家长们“想赚钱又走不开”的焦虑,也缓解了服装作坊“订单在手却缺人手”的困境。截至目前,工坊已累计為这些家庭创收超10万元。
為了提升居民的就业能力,小桥社区还特邀熟练技工开展缝纫实训,创新“师徒结对”传帮带模式。经过“三天上手,七天出师”的速成培训,零基础妈妈们迅速成长為巧匠。两期培训惠及百余人次,不仅传授了技术,还增进了邻裡之间的情感交流。李大姐在裁剪布料时笑着说:“现在接孩子前我能做30件成衣,既补贴了家用,还结识了一群好姐妹。”
此外,小桥社区还打出了一系列贴心服务“组合拳”:闻声书苑开发商提供了万元租金优惠商铺﹔小区党群服务驛站和物业企业则开辟了“爱心自习角”托管孩子﹔网格员更是变身“就业红娘”,线上线下一对一推广工坊。面对订单波动,社区还主动对接南京企业开拓市场,确保工坊能够持续运转,居民收入有保障。同时,定期恳谈会机制的设立也及时解决了工坊在供水供电、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如今,这间小小工坊不仅缩短了居民与工作场所的物理距离,更拉近了基层党组织与群眾之间的情感距离。在这裡,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成為社区和谐发展的生动注脚。
下一步,当涂县将继续深入实施“零距离”工程,加强资源整合,构建“党组织统筹、内外资源链接、居民力量共同参与”的运行模式,持续推进“同心微工坊”工作提档升级。(杨嘉欣 裴芷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