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谁嘶桑摧莹网友是怎么说的!
近期,Springer Nature 旗下聚焦神经外科领域的学术期刊《Neurosurgical Review,深陷一场大规模撤稿风波,在学术界激起千层浪。
据悉,众多读者指出该期刊收录的大量论文疑似由 AI 生成。期刊方面随即展开调查,并于 2024 年秋季暂停接收新稿件,业务一度停摆。截至 2025 年 2 月,已有 129 篇文章被撤回,且调查仍在持续,撤稿数量或会进一步上升。
此次被撤论文大多源自印度的科研单位,其中印度萨维塔医学和技术科学研究所(SIMATS)的两位研究人员 Hethesh Chellapandian 与 Sivakamavalli Jeyachandran 被撤文章多达 35 篇。他们对撤稿缘由强烈反对,坚称被撤回的文章是评论,并非研究,“不存在数据造假、抄袭或违反期刊政策的状况。若期刊仅因未披露借助人工智能就撤稿,实在过于严苛”。
期刊主编、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脑外科医生 Daniel Prevedello 透露:“主编撤回了这些文章。经调查发现,包括这些文章在内,许多文章在极短时间内提交,且有显着迹象表明,它们由 AI 参与生成,而作者并未提及这一点。所以,这些文章违反了本刊编辑政策,故而被撤回。”
数据显示,2025 年伊始至今,SIMATS 约 90 篇论文遭撤回,而 2024 年全年撤稿数量仅 80 篇。在今年 1 月的一项研究中,该单位已被列为涉及 “可疑作者行为” 的学校之一。值得留意的是,2019 年至 2023 年间,SIMATS 的研究产出激增 100%,与此同时,撤稿数量也大幅增长,这种异常态势加剧了外界对其学术诚信的质疑。
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是 Prevedello 收到的一封匿名邮件。邮件详细阐述,过去两个月里,印度 SIMATS 的 3 位作者在该期刊发表了 “惊人的 69 篇评论”,且这些评论文章疑似机器撰写,“缺乏实质关联性”,还引用了其他研究者的 “无关” 成果。Prevedello 随后宣布暂时停止接收给编辑的来信及评论稿件,他解释称,该出版物因评论 “空前增长” 而陷入困境,这与 ChatGPT 等人工智能工具的发展 “紧密相关”。
对期刊进行系统抽样检查发现,SIMATS 文章的作者频繁引用同机构研究人员的成果,在抽样的 10 篇 SIMATS 评论中,8 篇存在自引问题。印度科学学院高级研究分析师 Moumita Koley 阅读部分 SIMATS 评论后,称其 “毫无意义”,“肯定” 是 AI 生成的。
尽管撤稿通知表明两位作者均不同意撤稿,但共同作者吉尔马・阿利塔斯布(Girma Alitasb)在邮件中表示,他 “尊重期刊的决定”。阿利塔斯布是埃塞俄比亚德布雷马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他称自己 “未参与任何故意的引用操纵。在修订阶段,我只专注回应审稿人的意见,不知晓添加了额外引用。这些更改是通讯作者未经我同意做出的”。
《神经外科评论》并非唯一被评论文章 “占据” 的期刊。《Science》与《撤稿观察》联合调查发现,评论文章如今在爱思唯尔期刊《口腔肿瘤学报告》中占比 70%,在威科集团期刊《国际外科杂志公开版》中近半内容都是评论。
AI 在科研写作领域广泛应用,此次涉及 AI 论文的大规模撤稿事件引发诸多思考:AI 在学术写作中究竟该用到何种程度?正常使用与学术不端的界限在哪?这迫切需要学术界出台针对 AI 的监管政策,在维护学术诚信与适应技术进步间寻得平衡。